Redis客户端和服务端如何通信?
1.1、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
我们知道Redis存在客户端和服务端,那么客户端和服务端是怎么通信的呢?
首先我们要知道Redis是通过Redis协议(RESP)进行通信的,而Redis协议位于TCP协议之上,客户端与服务端保持双工连接。简单来说就是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双向通信,客户端收发消息,服务端收发消息。
1.2、什么是双工通信模式?
ping-pong请求响应模式
谈到双工请求之前,需要谈到普通的请求响应模式。客户端发送一个ping请求,服务端回应一个pong响应。客户端收到pong请求后,才会发起第二个ping请求。这个也叫做ping-pong请求响应模式。相当于就是串行的请求,好像加了一把锁似的,让大家排队一个一个进行。
双工请求响应模式
普通的ping-pong需要排队,效率特别低,我们就想同时多发几个请求,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返回。这时候就使用双工请求,同时发送一批请求,服务端也批量响应。
这种模式是将一批命令打包发给服务端,服务端执行完按照顺序打包返回。大大地提升了性能。这个也叫做pipline管道模式。相当于只发了一次请求,却执行了n命令。
使用Jedis发送pipline请求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StopWatch stopWatch = new StopWatch(); stopWatch.start(); Jedis redis = new Jedis("您的Redis IP地址", 6379); // 如果设置了requirepass密码 这里填写密码 // redis.auth(""); Pipeline pipe = redis.pipelined(); for (int i = 0; i < 50000; i++) { pipe.set("test:pipeline:" + (i+1), String.valueOf(i+1)); } // 同步发送所有的pipe命令 pipe.sync(); stopWatch.stop(); System.out.println("耗时:" + stopWatch.getTotalTimeSeconds() + "s"); }
运行程序
可以看到redis的pipeline效率是非常高的,如果每个请求一个连接,量级越大,速度会严重下降的。
查看redis
1.3、客户端请求
redis客户端和服务端请求和响应数据是建立在TCP上的,所以报文格式一定会有所约定。
- 客户端和服务端发送的命令或数据一律以\r\n(CRLF)结尾。
- 客户端发送给服务端的参数都是二进制安全(binary safe)的。
我们直接使用telnet连接一下redis-server。
如果windows没有telnet命令
C:\Users\Administrator>telnet 'telnet' 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,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或批处理文件。
开启telnet命令
1.开始——控制面板——程序和功能 2.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——勾选“Telnet客户端”或是“Telnet Client”,点击确定 3.点击确定后等待系统做更改,提示Windows已经完成请求的更改表示已经启用成功。 4.启用成功后,重新尝试cmd——telnet IP 端口号命令即可。
使用telnet连接redis
# 连接redis 执行后会进入交互操作页 telnet 162.14.74.11 6379
可以看到 我们输入一个ping,就会返回一个pong。并且pong前 面有一个加号是怎么回事呢?
这就是Reids的格式规范约束之一。以下会列出redis的格式规范。
1.3.1、Redis请求响应格式规范
- 间隔符号,在Linux下是\r\n,在Windows下是\n
- 简单字符串 Simple Strings, 以 "+"加号 开头
- 错误 Errors, 以"-"减号 开头
- 整数型 Integer, 以 ":" 冒号开头
- 大字符串类型 Bulk Strings, 以 "#34;美元符号开头,长度限制512M
- 数组类型 Arrays,以 "*"星号开头
来看一下使用SET命令,Redis的格式是怎样的。首先我们开启设置redis的AOF模式,才能看到对应的命令。
############### APPEND ONLY 持久化方式 ############### #默认redis使用的是rdb方式持久化,这种方式在许多应用中已经足够用了。但是redis如果中途宕机,会导致可能有几分钟的数据丢失>,#根据save来策略进行持久化,Append Only File是另一种持久化方式,可以提供更好的持久化特性。Redis会把每次写入的数据在接>收后都写入 appendonly.aof 文件,#每次启动时Redis都会先把这个文件的数据读入内存里,先忽略RDB文件。 appendonly yes #aof文件名 appendfilename "appendonly.aof" #aof持久化策略的配置 #no表示不执行fsync,由操作系统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,速度最快。 #always表示每次写入都执行fsync,以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。 #everysec表示每秒执行一次fsync,可能会导致丢失这1s数据。 appendfsync everysec
修改之后重启redis
# 我使用docker启动的,直接重启容器 docker restart redis # 如果使用redis命令重启,那就使用redis-server命令
发送命令和响应结果
root@62ddf68b878d:/data# redis-cli 127.0.0.1:6379> set test_command hello OK
appendonly.aof中的命令记录
*3 $3 set $12 test_command $5 hello
实际收到的响应数据
+OK\r\n
Redis服务端是如何接受请求,处理之后返回给客户端的呢?来看一下Reids的命令处理流程吧!
1.3.2、Redis命令处理流程
Redis命令处理流程-整体
- Redis服务端启动并监听Socket
- Redis客户端主动建立连接并发送命令
- Redis服务端为客户端创建一个Client对象,监听事件等
- Redis服务端读取Socket数据到缓存区
- Redis服务端将缓冲区内容解析为命令(判断单条/多条调用响应的处理器)
- Redis服务端解析成功后调用processCommand方法执行命令
- Redis服务端将结果写入输出缓冲区
- Redis客户端从输出缓冲区读取到Socket
- 最后客户端主动关闭连接
Redis执行命令详情流程
大致分三个部分
1、调用 lookupCommand 方法获得对应的 redisCommand
2、检测当前 Redis 是否可以执行该命令
3、调用 call 方法真正执行命令并返回结果
1.4、服务端响应
1.4.1、协议响应格式
状态回复
对于状态,回复的第一个字节是“+”
错误回复
对于错误,回复的第一个字节是“ - ”
1. -ERR unknown command 'foobar' 2. -WRONGTYPE Operation against a key holding the wrong kind of value
整数回复
对于整数,回复的第一个字节是“:”
单条批量回复
对于批量字符串,回复的第一个字节是“$”
"$6 foobar"
多条批量回复
对于多条批量回复(数组),回复的第一个字节是“*”
"*3"
1.4.2、协议解析处理
包括协议解析、调用命令、返回结果
协议解析
Redis客户端输入命令后,redis-cli会把命令转换为RESP协议格式发送给服务端,服务端需要解析该协议。
1、解析命令请求参数的数量
命令请求参数数量遵循协议格式"*N\r\n",N表示命令的参数个数。
set name:1 zhangsan
这个命令就是就是有三个,所以aof文件第一行就是*3\r\n, 来吧看一下
*3 $3 set $6 name:1 $8 zhangsan
可以看到确实是这样,第一行就是*3\r\n, 只是因为编辑器把\r\n直接显示成为了换行符。
2、循环解析参数
第二行到最后一行就是循环打印了每个参数的长度和对应的值。
循环解析,直到没有$符号,则表示解析完毕了,然后准备去执行命令了。
协议执行
协议执行,其实就是根据参数和对应的参数值,拿到命令,去调用命令,然会返回执行结果。执行过成如上面的命令处理流程图。
1、判断是否是quit命令,如果是,直接返回并关闭客户端
2、校验命令语法,执行lookupCommand查找命令,如果不存在则返回"unknown command",表示不知道该命令。
3、参数数目校验,参数数目和解析出来的个数要一致,如果不,则返回"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"
4、校验权限,最大内存,集群,持久化等校验。
5、调用call函数执行命令,并记录命令执行时间和调用次数等,时间太长需要记录慢查询日志。
6、根据协议响应的格式将执行结果回复给客户端
1.5、Redis请求响应小结
其实Redis的请求响应流程还是比较简单的,简单来说就概括为以下四点。
1、Redis客户端发送命令并转换为RESP协议,然后发送给服务端
2、Redis服务端收到请求,解析RESP协议为正常的命令和参数
3、通过一系列的校验,命令,权限,集群等
4、调用call函数执行命令,遵循响应协议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。
2、相关文章
本人还写了Redis的其他相关文章,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查看!
- <<Redis弱事务性与Lua脚本原子性分析>>
- <<Redis持久化机制分析>>
- <<Redis的事件处理机制分析>>
- <<Redis客户端和服务端如何通信?>>
- <<Redis的淘汰机制分析>>
- <<Redis的底层数据结构分析>>
- <<Redis的8种数据类型,什么场景使用?>>
- <<缓存是什么?缓存有哪些分类?使用它的代价是什么?>>
- <<缓存的6种常见的使用场景>>
版权声明:
作者: freeclashnode
链接: https://www.freeclashnode.com/news/article-3003.htm
来源: FreeClashNode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热门文章
- 12月18日|18.1M/S,SSR/Clash/V2ray/Shadowrocket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10日|22M/S,Shadowrocket/Clash/SSR/V2ray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2日|22.9M/S,SSR/Shadowrocket/Clash/V2ray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2月25日|18.4M/S,Shadowrocket/SSR/Clash/V2ray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2月19日|22M/S,V2ray/Shadowrocket/SSR/Clash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1日|19.9M/S,SSR/Shadowrocket/V2ray/Clash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2月20日|19.6M/S,V2ray/Clash/Shadowrocket/SSR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2月31日|18.9M/S,Shadowrocket/SSR/Clash/V2ray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2月28日|18.5M/S,V2ray/SSR/Shadowrocket/Clash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9日|21.6M/S,Clash/SSR/Shadowrocket/V2ray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最新文章
- 1月16日|22.6M/S,SSR/V2ray/Clash(小猫咪)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15日|22.7M/S,V2ray/Clash(小猫咪)/SSR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14日|21.2M/S,SSR/Shadowrocket/V2ray/Clash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13日|18M/S,Shadowrocket/SSR/V2ray/Clash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12日|19.6M/S,SSR/Shadowrocket/Clash/V2ray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11日|18.5M/S,SSR/V2ray/Clash/Shadowrocket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10日|22M/S,Shadowrocket/Clash/SSR/V2ray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9日|21.6M/S,Clash/SSR/Shadowrocket/V2ray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8日|18.7M/S,V2ray/SSR/Shadowrocket/Clash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
- 1月7日|22.3M/S,Shadowrocket/Clash/V2ray/SSR免费节点订阅链接每天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