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知识拓展——对偶(对仗)三种:正对、反对和流水对

先说定义,对偶就是把 字数相等、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、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,表示 相反、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。(《华语修辞》)如:


行善之人,如春园之草,不见其长,日有所增。

行恶之人,如磨刀之石,不见其损,日有所亏。

这是一副很有名的对联,目的是告诉我们“勿以善小而不为”的道理。这副对联上下两句虽有重复的字眼,但结构对称,正反两面,意思紧密,属对偶。

从内容上,对偶可以分为三种:正对、反对和流水对

所谓正对,也即“正正相对”,构成对偶的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补、相衬。如:

(1)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
(2)一塔有碑留博士,六榕无树记东坡。

第一联从高低两个角度描写春天的景色,意思上互相对应。第二联分别叙述了跟“六榕寺”相关的两位历史名人,王勃和苏轼,凸显了文化气息,也属于“正对”。


有正必有反,反对(不是动词那个“反对”)即上下句意思相反、对立。我们刚刚讲“对偶”定义时举的那个例子,包含一“善”一“恶”,就是很经典的“反对”。鲁迅曾经在《自嘲》中,写过一副大家耳熟能详的“反对”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(鲁迅《自嘲》)表现了鲁迅对敌人和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,鲁迅的人格魅力,也从这个“反对”中很好被凸显出来。


最后是流水对,也叫“串对”,想到“流水”,大家脑海里肯定会浮现一个成语叫“行云流水”。是的,流水对讲究的是上下句内容相连,具体来说,构成“流水对”的上下句会存在承接、递进、因果、假设、条件等关系,如:

(3)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(《登鹳雀楼》)

(4)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(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)

例(3)上下句存在假设关系,如果你想看得更多,你得再上一层楼。例(4)是顺承关系,一个地方接着下一个地方。


其实,“流水对”上下文也可以存在相近或相反关系,那么我们怎么和“正对”或者“反对”区分开来呢?这里老师教一个小方法:看上句(或下句)是否可以独立表达意思。一般来说,正对也好,反对也罢,如果我们只看当中一句,也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(只是意思不够饱满而已)。但如果是“流水对”,单独只看一句,往往会有“莫名其妙”抑或“话没说完”的感觉。大家不妨尝试一下。

今天的古诗文对偶常识小课堂就到这里,最后留一道思考题,请大家判断以下几句话分别属于什么对偶类型?

1.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须输梅一段香。

2.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

3.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
版权声明:

作者: freeclashnode

链接: https://www.freeclashnode.com/news/article-1995.htm

来源: FreeClashNode
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免费节点实时更新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

归档